<span id="bhdft"></span>
<listing id="bhdft"></listing>

<em id="bhdft"></em>
<span id="bhdft"><th id="bhdft"><th id="bhdft"></th></th></span><form id="bhdft"><th id="bhdft"><th id="bhdft"></th></th></form>

    <noframes id="bhdft"><form id="bhdft"></form>

        中文/EN

        馬克龍連任:情理之中,挑戰重重

        | 作者: 陳曉徑 | 時間: 2022-04-27 | 責編:
        字號:

          巴黎時間4月24日晚8時,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結果揭曉:44歲的現任總統馬克龍獲得58.54%的選票,擊敗此前被認為有一定勝選可能的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女士,再度當選法國總統。法國媒體用“前所未有”“創造歷史”等詞匯來評價這一結果,馬克龍締造或見證了三件“從未發生的事”:一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從未有過不借助“左右共治”而成功連任的總統,馬克龍做到了;二是極右勢力從未在法國獲得如此高的支持率,達41.46%;三是傳統左右派政黨從未顯得如此弱勢,在第一輪選舉中總共得票率不超過12%,其選民在第二輪選舉中完全無力改變選舉格局。
          回顧前兩周的選情,得益于個人表現和社會傳統,馬克龍成功連任可謂情理之中。法國總統選舉采取“單名兩輪多數投票制”,“單名”即每位選民只能選一名候選人,“兩輪”是指通過兩輪投票達到法式“民主與集中”,“多數”則包括絕對多數和相對多數兩種可能。第一輪投票重在“民主”,所有獲得資質(得到至少30個省500名議員的舉薦)的候選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施政綱領,只有獲得絕對多數的候選人才能僅憑一次投票勝出,而由于候選人多達十幾個,在第一輪中就獲得絕對多數幾乎難以實現。第二輪重在“集中”,既然第一輪無法直接選出總統,那么在第一輪中得票數居前兩名者自然進入第二輪角逐,在兩周之內重新構建聯盟并調整施政綱領,兩周后的第二輪投票中分出勝負。
          過去兩周的選情一度膠著,民調顯示馬克龍和勒龐在第二輪中的差距收窄,僅相差6個百分點,考慮到棄票率高企且難以預料第一輪投票中支持梅朗雄(得票率為21.95%)的選民在第二輪中會如何抉擇,曾有專家坦言勒龐女士亦有勝選希望。但馬克龍憑借出色的個人表現成功保持住既有優勢,其兩項行為可圈可點:一是最大限度構建聯盟,盡力吸收了梅朗雄的選票,不僅將梅氏力推的生態轉型議題置于顯要位置,還到梅氏獲得較多支持的城鎮——馬賽和圣丹尼與選民親密接觸,在圣丹尼甚至與年輕拳擊手一起過招,博得陣陣喝彩。二是在第二輪選舉前4天的關鍵電視辯論中碾壓對手,當時1560萬人觀看了直播,這個電視辯論從1974年以來就被認為是影響第二輪投票的風向標,BFM電視臺的調查顯示,59%的人認為馬克龍更有說服力,53%的人認為馬克龍更具備當總統的資質。
          當然,馬克龍的最終勝選還得益于法國社會力圖阻止極右勢力上臺、追求“政治正確”的傳統。以極右政黨的典型代表勒龐家族為例,8次參選法國總統可謂屢戰屢敗,父親讓—瑪麗·勒龐輸了5次,女兒瑪琳·勒龐輸了3次,最近2次都在躋身第二輪后遭遇主流社會阻擊。社會共識視勒龐上臺為“最危險的情況”,對其花費10年“去妖魔化”的舉措缺乏信任,若選民實在不愿投票給馬克龍,寧可棄票也不投給勒龐。數據顯示,馬克龍在第二輪中得到在第一輪中支持梅朗雄、佩格雷斯和賈多的選民助力,分別有42%、52%和64%的人出于阻攔極右考慮,投票給了馬克龍。
          展望今后5年的第二任期,“創造歷史”的馬克龍絕對重任在肩。如果說2017年以“黑馬”勝出的馬克龍靠的是聚集民心,那么2022年他成功連任在一定程度上則歸因于選民的無奈,馬克龍眼下至少面臨三重挑戰:一是法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,為推動改革帶來困難。本次選舉中的棄票、白票和廢票問題較為嚴重,棄選率在第一輪中達26.31%,第二輪中達28%,原本支持梅朗雄的選民有45%最終棄票,總計35%的選民都沒投票給馬克龍。法國西部支持馬克龍、東北部支持勒龐的對比十分明顯。二是三位敗選者號稱大選還有“第三輪”,已大張旗鼓籌備6月舉行的立法選舉。馬克龍所在的共和國前進黨能否爭得多數席位,新政府的組閣問題,都比較棘手。馬克龍勝選的功臣、“不屈法國”黨魁梅朗雄在第二輪投票前就已高調表示希望出任總理,而極右人物勒龐和澤穆爾均對立法選舉躊躇滿志。三是留待馬克龍解決的問題不少,通貨膨脹、俄烏調停、能源獨立與生態轉型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議題。在經濟方面,法國疫后復蘇原本表現不錯,但受俄烏沖突影響,相關機構將今年的增長預期由4%下調至2%,三月份通脹水平高達4.5%。在外交方面,俄烏沖突已逾兩月,歐盟正醞釀對俄第6輪制裁,何時能夠止戰,將考驗輪值主席國法國的智慧。能源獨立與生態轉型都不能一蹴而就,法國在油氣上依賴外國,能否實現到2030年在1990年基礎上降低60%溫室氣體排放的宏大目標仍面臨困難。作為連任者而非新任者,馬克龍第二任期的適應期較短,如何向世人呈現一個更好的法國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          (陳曉徑,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,原文載《大眾日報》2022年4月27日)

        精品久久久久久,免费看真人毛片视频播放,无码免费无线观看在线视,日韩无码免费视频